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家国情怀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发布日期:2023-06-27     点击量:

在青岛大学“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口腔医学院秉承“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融合”的“四个融合”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富有家国情怀,具备优秀岗位胜任力和创新潜力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融合-依托高水平学科,不断提升专业一体化建设水平

遵循“以本为本,医工融合”的培养理念,学院不断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成了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构建了早专业、早实践、早临床,多实践、多临床,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课程相互融合的“三早、二多、一融合”特色课程体系。把专业课程落实到每一个学科方向,让学科方向与本科课程融为一体,依托学科方向推进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强化口腔医学与转化医学、材料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具备优秀岗位胜任力和创新潜力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引育并举,不断壮大提升师资队伍,引进2个高层次专家团队和12名海内外名校博士,利用各专项基金资助15名青年教师赴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荷兰奈梅亨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研修,30 余人次赴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参加临床教学、PBL教学等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和教学能力。

整合资源,加强学科对专业的支撑。依据《口腔医学院推进“十四五”一流课程建设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经费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已完成《牙体修复学》《牙周病学》线上课程和《口腔修复学》《口腔黏膜病学》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录制与设计。先后投入约2600万元,用于改善基础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条件,建成了国内领先的智慧教室、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和学生创业诊室等。

近年来,学院获批山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口腔数字医学与3D 打印工程实验室、青岛市口腔医用生物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学科平台。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的重点实验室的合作,聚焦国内外学术前沿,加速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筑建优势学科专业高地,以解决疑难复杂口腔疾病为重心,瞄准科学前沿,多学科交叉,将新技术、新项目尽快临床应用转化,提高口腔预防、诊疗服务能力,并反哺教学。

口腔医学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融合发展,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口腔医学学科2017年省内首家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口腔科专业资质,2018年获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是目前山东省省属高校唯一具有博士授予权单位。2019年口腔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山东省口腔专科区域医疗中心,2021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连续8年入选华东区专科声誉榜,2023年口腔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教学与科研融合-汇聚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协同育人优势

充分利用学校及学院高水平科研平台,以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等为载体,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创新潜力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让优质科研项目进课堂、进本科生实验室,科研成果进教材,积极推进科研反哺教学工作。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级课题25项,省部级课题56项。充分利用学业导师制,将导师科研项目转化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双创和互联网+等奖项和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等教学工作的突破。在学业导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参加专业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三年级学生100%参与,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约为20%)。

鼓励教师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定期组织教师以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与学生分享科研成果,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和自主性学习。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主编出版《临床五官科疾病诊疗》、《口腔黏膜损害诊断图鉴》《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等教材,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科教融合育人作用。


学院优质科研资源全部为本科生开放,打造实践育人平台。依托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数字医学与3D打印工程实验室、青岛市口腔医用生物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优质平台,打造大学生科研创新实验室,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发挥高层次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的优势,把学术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反映学科前沿和新兴交叉方向的课程,推动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每年通过夏季学期的高端学术论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和《本科生研究型学习课程》等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开展科研启蒙教育与引导工作,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训练。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等国内一流院校知名专家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将学科前沿融入教学环节,介绍当前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启迪了学生思维。

通过多措并举,育人成效显著。本科生科研及创新创业等项目均实现了新突破,近三年获得“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校级特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2项、校级金奖4项、铜奖和优秀奖各1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校级金奖5项、银奖6项、铜奖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2项、校级项目27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最高影响因子16.874。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打造“三全育人”体系

口腔医学院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价值引领,潜移默化地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临床实习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等,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口腔医学专业开展教学改革以来,学院广泛深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积极营造“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教学氛围。在课程教学中设置系列人文素质选修课,逐步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和对医学职业的认识。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思政项目,近年来打造了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项部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项,教师开展的医学精神传承教育与医学生医德医风培养路径创新工作获得青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个人创新奖。学院坚持老中青教师“传帮带”,通过教学名师工作坊等活动,传承创新口腔医学专业的特色育人经验,树牢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学院重视第二课堂建设,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近5年,共组织24支学生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3 次“9.20 全国爱牙日”义诊宣教活动以及74次课外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思政教育竞赛,由本科生设计制作的“我与二十大”思政短视频获得校级推荐参加省级比赛;邀请终身医学专家和国内外知名学者,通过开设夏季学期高端论坛、云端授课、引领宣誓等多种方式将思政教育融于精彩传授之中,学生反响热烈、受益匪浅。

在临床实习阶段,学院创新性地实施了“综合+专科”的专业实习带教模式,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临床思维,并充分利用入院入科教育、病例讨论、专家讲座等,将医学伦理、人文关怀教育、法律法规意识等融入临床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换位思考意识,增强爱伤观念,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专业素养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医生,真正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落在实处。

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融合-贯通培养,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全面实行学业导师制度。保证每位本科生均有一名研究生导师作为学业导师,接受“一对一临床带教”、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教育,实现本科生“早临床、多临床”,早期接受科研训练、建立科研思维,引导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切实提高了本科生考研深造率、就业率和执业医师通过率。近五年,口腔医学专业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88.45%,其中2021年为100%,超过国家平均水平(72.73%)。

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带头作用,实现科技创新实践、人文社会实践、创业就业实践等多元实践模式。组建本研联合科研团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和挑战杯竞赛等,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潜能的口腔医学人才。组建本研联合志愿服务团队,每年组织“9•20全国爱牙日活动”、社会实践服务社区、义诊活动等,培养富有家国情怀,具备优秀岗位胜任力口腔医学人才。组建本研联合思政团队,进行口腔科普宣教、参加课程思政竞赛等活动,获得国家级口腔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类奖项12项。

学院在本科阶段为学生开设了 等研究生层次的课程,本科生与研究生共享课堂,让更多的本科生提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了解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内容和培养特点。邀请国内知名大学教授举办的研究生学术讲座,也面向本科生开放,激发本科生的学术兴趣。

©2023-2025 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

中国•青岛市宁夏路380号